
资讯动态:
- 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元宇宙标准化工作组组建方案进行公示。
60位工作组委员来自政府部门、元宇宙和科技领域头部企业、研究机构等。业内认为,这标志着元宇宙标准化工作启动。元宇宙涉及区块链、数字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多技术领域。在应用方面,元宇宙应用场景逐渐从游戏、社交向实体经济拓展,在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工厂等多种场景得到应用。技术研发和创新是推进元宇宙发展的核心,在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数字产业化”是手段,“产业数字化”是目的。元宇宙最关键的应用场景是产业场景,发展元宇宙绝不是“脱实向虚”,而是要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切实赋能实体经济全面升级,让各行各业都能找到“第二曲线”新发展空间。
- 1月19日消息,北京一生物技术公司泄露19.1GB数据,被罚5万元。
2023年6月,昌平网安部门检查发现,昌平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存在数据泄漏的情况,其委托的另一软件公司研发的“基因外显子数据分析系统”,包含公民信息、技术等信息,涉及泄露数据总量达19.1GB。经检查,该软件公司在开发系统互联网测试阶段,未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密,未落实安全保护措施,属于未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给予警告并处罚款五万元的行政处罚。
- 1月16日,国内首例涉数据抓取交易案宣判,判令被告赔偿原告2000万元及维权合理费用、刊登声明消除影响。
被告简亦迅公司非法调用原告服务器向用户端传输数据的API,抓取了大量后台数据予以存储,并通过其经营的iDataAPI网站对外售卖。本案贯彻落实了国家政策文件精神,在反不正当竞争法框架下,承认和保护了互联网平台企业等数据资源处理者对依法依规持有的数据进行自主管控、合法利用、获取收益的权益,保障其投入的劳动和其他要素贡献获得合理回报,规范引导数据抓取及后续利用行为应当“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 1月16日,联想集团宣布实现9个核心场景全覆盖,联想官网加速以大模型驱动电商智能升级零售业。
大模型与电商的融合,为数字人等新兴产业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规模效应,也将催生数字人、无人零售更聪明的‘大脑’,不断拓宽其应用边界,实现更大的规模化效应。据悉,联想官网已经落地了产品AI定制、数字人主播、AI购物助手等多元智能化建设,而这些建设基于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等进行了调优。联想官网经营负责人杨敏向记者举例,在联想官网,真人直播时间为8至10个小时,数字人直播为24小时,两者对业务贡献比例为2:1。正式上线后,数字人直播为联想官网带来超千万元的销售收入,2023年联想官网AI能力支持的交易额超过16亿元。
- 1月14日,海普瑞(002399.SZ)全资子公司近期遭遇犯罪团伙电信诈骗,涉案金额约1170余万欧元(约合9100万人民币)。
海普瑞遭遇电信诈骗事件,凸显了企业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的风险挑战,也提醒着我们对于企业安全风险应当怀有更加警觉的态度。该案例不禁引发人们对上市公司安全风险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凸显出企业在面临电信诈骗时,应当主动采取更加积极的防范举措,主动应对挑战。
- 1月12日,金融监管总局科技监管司发表学习文章表示,按照金融监管总局党委要求,加快推进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助力实施‘五大监管’,切实提高监管有效性。
金融监管总局科技监管司表示,要推动监管流程数字化再造,增强关键监管活动规范性和透明度,提升监管效能。积极推进行政许可流程线上化、标准化工作,强化智能工具建设。要深入推进监管大数据建设,夯实“五大监管”数据基础。推进监管数据“一表通”建设,完善监管数据采集、存储、应用和管理体系。进一步丰富监管“数据湖”,提升监管数据产品服务能力,加大工商、司法、税务、舆情、市场评价和社交媒体评论等外部数据引入力度,形成多层次、多维度大数据支撑,有力支持穿透式监管。进一步强化监管数据治理,落实监管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要求,保障监管数据安全。建立监管数据质量协同监督机制,强化数据质量检查,形成数据质量监督合力。
- 1月12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 )研究院的课题报告《如何建设数字金融强国》(《报告》)在广州南沙正式发布。
报告建议,构建常态化数字金融监管框架,推动数字金融行业双向开放,以及在上海自贸区或临港新片区、粤港澳大湾区设立数字金融创新试验区。课题负责人、CF40 成员、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在发布会上表示,数字技术有可能在客户触达、效率提升、风控方面给我们的金融体系造成比较大的改变。
- 近日消息,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管网、国家能源、中国中化等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高峰论坛定于4月23-25日在北京召开。
数字化部周民总任大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沈忻总任大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本届大会旨在广泛交流国内外石油石化行业数字化转型新理念、新方法与新趋势,集中探讨数智技术、数据资产等新生产要素融入到油气全产业链的策略路径,全面分享智能油气田、智能炼化、智慧管网、智慧销售、智能工程、智慧金融等数智化发展成果,深入探讨制约石油石化数智化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着力打造我国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 1月12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日印发《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指南》明确了一系列举措加快区块链重点标准研制,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支撑区块链发展的标准体系,重点面向基础共性、应用和服务等标准化领域,制定30项以上区块链相关标准,基本满足我国区块链标准化需求。
- 1月11日财政部公开发布《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明确了数据的资产属性,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对需要严格保护的数据,审慎推进数据资产化;对可开发利用的数据,支持合规推进数据资产化;强调要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结合,形成鼓励创新、容错免责良好氛围;与此同时,要对公共数据资产实现全过程管理,严防数据资产价值应用风险。
- 1月10日消息,光大信托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成功上线。
光大信托与深圳前海环融联易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并充分利用光大集团内部协同优势,共同完成了此次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的落地,“光信链”金融平台的完成上线,该平台光大信托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践行科技金融、数字金融、普惠金融的一次创新与尝试。通过“光信链”平台,核心企业基于其与供应商之间的真实贸易背景,将核心企业对该供应商的一笔应付账款转换为一种可拆分流转、可持有到期、可融资的数字债权凭证。供应商持有该数字债权凭证后,既可将该凭证再次拆分流转,支付给其上游供应商,亦可将该凭证通过平台向资金方发起融资申请,待资金方审核完成,供应商即可提前收到对应款项。
- 1月9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主办的“交子千年”系列活动之成都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大会在成都举行。毕马威中国现场发布了《2023成都市金融科技企业图鉴》和2023年毕马威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双50榜单及年度趋势报告。
报告整合了行业赋能资源,梳理了专项领域的战略优势,强调了普惠金融从“数实融合”到“数实共生”发展趋势,为中国金融科技产业繁荣提供多方位的参考与支持,同时推动中国金融科技生态圈的建设。此外,报告还详细介绍了2023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发展布局。趋势与布局:科技投入更加关注产出能效,同业科技输出向生态赋能方式转变|AI助力财富管理创新,机构核心系统自主化提速|保险科技向风险减量管理演进,与产业升级相结合不断拓展服务边界|数实共生和数字化平台服务加速普惠金融发展|多方携手共拓供应链金融新蓝海,场景化产品创新初显|移动支付创新场景应用,跨境支付开拓出海新篇章|监管科技有望借助大模型提升监管效率|新一轮发展机遇开启,顺潮而上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
- 1月8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文公布“2022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 (以下简称“金发奖”)获奖单位及奖项,平安银行申报的“数智化运营”项目荣获二等奖。
具体来看,平安银行的数字运营实践主要聚焦于“金融服务、风险防范、渠道协同、集中运营、能力开发”五大版块,通过科技解题、数智赋能,深入推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金融服务,以自主研发的“空中柜台”为例,平安银行运营打破物理网点和柜面业务办理局限,帮助客户随时随地、轻松办理银行业务,无需再频繁跑网点。风险防范,依托科技赋能,创新推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路风险综合防范体系,以“最准的风控、最小的成本、最少的业务摩擦”为愿景,全面提升运营风险防范的前瞻性和主动性,达成风险管理与客户体验的动态平衡。渠道协同,围绕客户体验及旅程,升级全流程陪伴的ATO随身银行服务模式,通过”智能的AI+专业的T+有温度的线下网点O”打通串联,实现全渠道的高效协同与无缝流转,切实让客户省心、省时又省钱。集中运营,加速构建“越集中·越智能”数字化集中运营平台,通过“机+人”模式重塑业务流程,实现用机器替代简单重复的人力密集型工作、辅助复杂多变的业务流程场景,进一步驱动全行精益管理。能力开发,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以“科技”为核心生产工具,以运营实践作为功能深化的场景,持续提炼可复用的能力模块,构建数智化运营中台,并以“组件化、接口化、标准化”的方式对外输出,赋能全行业务快速发展。如通过自研RPA中台,平安银行运营率先集成全行AI能力,低门槛实现“RPA全民化”。该中台目前已支持130余个场景的端到端方案落地,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也帮助更多员工从简单、重复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去追求更高的工作价值。
- 1月5日消息,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国数政策〔2023〕11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以推动数据要素高水平应用为主线,以推进数据要素协同优化、复用增效、融合创新作用发挥为重点,强化场景需求牵引,带动数据要素高质量供给、合规高效流通,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充分实现数据要素价值,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